透過屍骨尋找死者身份  法醫人類學家揭解剖屍體的秘密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6/20 18:46

分享:

分享:

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見過無數屍體,她認為屍體也有「無聲的說話」。

本港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(Winsome Lee)近日推出新書《屍骨的餘音3》,繼首兩本談及法醫人類學工作的專業範疇,法醫人類學與醫學、法醫學、歷史、社會學等有關聯,以及探討這門專業如何跟生活、人們有密切關係,今次繼續研究骨頭,透過屍骨為逝者發聲,也談及病理學(即在骸骨上發現幾千年前已有的疾病)等專門性的探討。

談及死亡、屍體,少不了觸及屍體本身的狀況,例如「屍變」(人死後屍體腐化的過程)、骸骨創傷乃至肢解的種類、從骨頭看逝者生前的病變等等,其中便提到「肢解案」、「殭屍」、「吸血鬼」等話題。

李衍蒨(Winsome Lee)推出新書《屍骨的餘音3》。(經濟日報圖片)

解剖學上的肢解

講到肢解(dismemberment)不禁令人心寒,但作者提到肢解並不一定是罪案,如因意外尤其是大型災難,令身體部位有何任異離情況,也包含其中。

依據文獻及學術角度,肢解以動機及目的來區分,會分作5大類,其中以「防禦性殘害」(defensive mutilation)則最常見,書中提到英國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肢解案都是屬於這一類別,「『防禦性』意指兇手因為想防止被追捕而作出將屍體斬件的行為,以便隱藏屍體及方便運送。」

作者寫道,防禦性殘害在解剖學上有其「特色」,「按照統計及研究,從結構上來說,多會把屍體分成6份:頭、軀幹、兩隻手及兩隻腳。」至於軀幹則會避免切割,因「一旦再切割,內臟會全部流出,並且留下血泊,只會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。」

發掘骸骨是Winsome其中工作。(花千樹提供)

如何介定吸血鬼?

至於西方吸血鬼的傳說,也跟屍首有密切關係,而傳說則要追溯至中世紀至18世紀初,於歐洲東部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。

傳說中提到,1732年在Carpathian山脈附近的墳場,掘出40具村民屍體,以「看到鮮血從屍體的口部、鼻孔,甚至傷口湧出」,便被定義為吸血鬼。

其中,一具滿佈血跡的嬰兒屍體,也被認為是吸血鬼,後來卻經法醫Dr. Johannes Fluckinger否定。Johannes反而檢視、解剖了嬰兒僅20歲的母親Stana的屍體,發現「Stana體內的血沒有凝固……肝臟、肺部等都依然『新鮮』(fresh and vivid)……胃部及胸腔內都有內出血的現象,因此斷定Stana與其他屍體一樣,之後會在墳墓中醒來重生,並且成為吸血鬼。」

傳說中更提到,要靠當地吉普賽人來對付他們。

書中提及,其實在1730年前,西方並沒有吸血鬼的記載,而上述Johannes 的報告自此向外流傳。至1897年,講及吸血鬼著名小說《德古拉》(Dracula),故事中的吸血鬼角色,是一名伯爵。

作者認為,不管是民間傳說還是小說創作,都帶出了重點,究竟當時的人是如何理解死亡?屍體腐化及疾病傳播等又是怎樣的概念。

透過屍骨,能協助尋回死者身分。(花千樹提供)

韓國人閒時拍遺照

在書的最後部份,作者也提到人們看待遺照的態度,她提及韓國人對遺照有着特有的看法,當中有着三大象徵意義:「表達你是誰」、「你覺得你自己是誰」及「你想其他人記得怎樣的你」。

其中亦分享了一位居於美國的韓裔攝影師Juliana Sohn開展了為長者攝遺照的計劃,攝影師過去5年美、韓兩邊走,已為百多位長者拍下遺照;Juliana Sohn提到「韓國人在生時去拍遺遺照是一種負任,或者可以說是提醒他們活着是多麼可貴的一件事。」

《屍骨的餘音3》花千樹出版。(花千樹提供)

《屍骨的餘音3》

作者:李衍蒨

出版:花千樹

出版日期:2019年5月

定價:98港元

撰文 : 林曉藍 TOPick記者